眼袋手術
眼袋手術
LeVent
臥蠶 淚溝 眼袋
一秒見真章
1.「臥蠶」(肌肉)形狀近似「橢圓形」,而「眼袋」則為「倒三角形」。
2.「眼袋」(脂肪)時時刻刻都存在,而「臥蠶」只有在笑起來時才浮現。
3.「淚溝」(韌帶)從臉的側面觀察呈現凹陷狀,而「眼袋」則為凸出狀。
「臥蠶」(眼輪匝肌帶狀隆起的肌肉)位於眼睛下方約1cm處,寬約4~7mm狀似一條蠶寶寶的隆起,緊貼著下睫毛的肌肉,圓潤飽滿,微笑或眯眼時才會顯現,因此常被誤認為「眼袋」,由於「臥蠶」給人親切感,異性緣也較佳,亦稱「桃花眼」。通常可透過注射玻尿酸打出臥蠶,使眼睛顯得更大,笑起來更加甜美可人。
「淚溝」(韌帶組織),是指由內眼角沿著鼻側往下的一條凹溝,有些人到下眼眶內側就消失,有些人會順著下眼框下緣的水平方向凹陷,還有人甚至會延伸到臉頰。因年齡漸增,皮下脂肪日益萎縮,皮膚因逐漸變薄以致彈性漸失而下垂,使「淚溝」在兩眼下方經常與黑眼圈疊加無所遁形地明顯凹陷,「眼袋」也因此而浮現。可以採用注射玻尿酸方式填補淚溝、也可以利用脂肪回填。
「眼袋」(倒三角形狀脂肪)位於眼睛下方約3cm處,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為下瞼皮膚、眼輪匝肌鬆弛,以致眶隔膜支持力下降,使原本位於其後的脂肪鬆軟移位而往前膨出脫垂,因而下瞼組織臃腫、膨起或下垂而形如袋狀。因受地心引力往下拉的影響,故呈倒三角形狀,臉部沒什麼表情時就已顯而易見。可採用眼袋轉位手術,將眼袋脂肪轉位至淚溝處填補,同時解決眼袋及淚溝問題。
40~50
分鐘療程時間
1
局部麻醉
0
留院觀察
7~10D
恢復期(因人而異)
內開眼袋手術
內開眼袋手術方式為先翻開下眼皮,切開下眼瞼內側的結膜,經由此結膜切口打開隔膜,並取出多餘的眼窩脂肪,再將此隔膜縫緊,以使眼袋消失。其傷口位於下眼瞼內側,因此傷口癒合後的疤痕較不明顯。 因其從眼睛結膜下切口處置,故又名為「經結膜眼袋去除術」,亦被稱作「經結膜移除脂肪」(Transconjunctival fat excision),由於每個人眼袋類型不同,其通常有以下兩種處理方式: 1. 取出脂肪:適合淚溝凹陷不顯著,只是眼袋脂肪凸出者。 2.眼袋脂肪下移填補淚溝凹陷:下眼眶和淚溝凹陷過深者,可藉由眼袋凸出的多餘脂肪予以改善。 適合對象: 淚溝或眼窩較不明顯之眼袋狀況,輕微或中度、下眼皮無多餘贅皮。 內開式手術口腔傷口以肉線縫合,術後不必拆線。此類型手術較為簡單迅速,皮膚表層沒有疤痕。惟術後對口腔內的衛生須極為留意,以防細菌感染。

優點: 1.手術時間較短,術後容易照顧。 2.免拆線,眼皮外部不會留下刀痕。 3.傷口較小、瘀傷和腫脹更少,恢復期較短。 4.減低對眼睛周圍組織的傷害。 5.避免眼瞼外翻的風險。
缺點: 1.因不能切除多餘的皮膚,無法改善淚溝、細紋及皮膚下垂。 2.眼袋脂肪若取出過多,容易造成上眼窩凹陷。 3.若眼眶隔膜老化鬆弛,可能復發。 4.術後幾天眼睛結膜不適。
外開眼袋手術
視情況選擇將多餘的脂肪和鬆弛的肌肉取出,或是不取出而採修補崩塌的眼眶中隔組織方式,於眼睫毛下緣約2-3mm處(切口越近睫毛,疤痕隱藏得越好),依需要操作的方式設計所需的切口線條長度(切口儘量越小越好),予以切開並分離眼輪匝肌、下眼眶中隔,撥開筋膜層依所選的方式處置,並將多餘的皮膚切除後縫合。 術後視個人體質復原狀況約在1至2週之後拆線,疤痕通常會隨著時間淡化。 適合對象: 眼周肌膚嚴重鬆弛、眼下細紋皺褶多、眼袋及脂肪太過突出、下眼眶凹陷過深、淚溝凹陷明顯。
